JavaBean

基本概念

​ 首先明确的是JavaBean是一种Java类,而且是一种特殊的、可重用的类。

​ JavaBean的种类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可视化和不可视化两类。可视化的JavaBean就是拥有GUI图形用户界面的,对最终用户是可见的。不可视化的JavaBean不要求继承,它更多的被使用在JSP中,通常情况下用来封装业务逻辑数据分页逻辑数据库操作事物逻辑等,这样可以实现业务逻辑和前台程序的分离,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易维护性,使系统更健壮和灵活。随着JSP的发展,JavaBean更多的应用在非可视化领域,并且在服务器端应用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。–form 百度百科

 JavaBeans是Java中一种特殊的类,可以将多个对象封装到一个对象(bean)中。特点是可序列化,提供无参构造器,提供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访问对象的属性。名称中的“Bean”是用于Java的可重用软件组件的惯用叫法。 –from 维基百科

​ 我们都知道,Java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有一个是封装,其具体作用就是当我们在设计Java类的时候,不希望外部可以直接调用类的成员变量,这样不利于程序的安全性,所以我们定义成员函数去调用这些成员变量,即get和set方法规范诞生了。
​ 那么根据实体类中我们想要的这些get和set相关成员函数,就可以设计一个公共类,基于Java反射机制,来使用这些函数。
​ 这就是Java bean最初的用处。Java bean也是一种类,只不过是调用其他对象内部成员函数的类。
​ 但是同样需要强调一点,Java bean 在概念上并不是一种技术,而是一种规范。大量的技术人员根据这种规范,开发总结了很多技巧,便于封装使用,便于开发人员快捷开发。

使用规范

​ 由于Java bean是Java公共的类,所以为了使编译工具或集成开发环境识别这种规范,那么我们需要在设计实体类的时候至少应该满足三个条件:

​ 1、类中有一个public无参构造器,默认即可。
​ 2、属性使用public 的getset方法访问,也就是说设置成private,同时get,set方法与属性名的大小也需要对应。例如年龄属性age,get方法就要写成,public int getAge(){return this.age},其中很明显A要大写。同理,set方法就要写成public void setAge(int age){this.age = age ;}
​ 3、继承序列化接口,能够实现序列化功能。当然不一定需要直接实现序列化接口,简介继承了实现序列化接口的类也可以。这个是框架,工具跨平台反映状态必须具备的。
​ 如下图设计原则所示。

JavaBean代码示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 1 package com.wotzc.javaBean;
2
3 public class StudentsBean implements java.io.Serializable{
4 private String firstName = null;
5 private String lastName = null;
6 private int age = 0;
7
8 public StudentsBean() {
9 }
10 public String getFirstName(){
11 return firstName;
12 }
13 public String getLastName(){
14 return lastName;
15 }
16 public int getAge(){
17 return age;
18 }
19
20 public void setFirstName(String firstName){
21 this.firstName = firstName;
22 }
23 public void setLastName(String lastName){
24 this.lastName = lastName;
25 }
26 public void setAge(int age) {
27 this.age = age;
28 }
29 }

使用Java bean的优点

1、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:对于通用的事务处理逻辑,数据库操作等都可以封装在Java bean中,通过调用Java bean的属性和方法可快速进行程序设计。
2、程序易于开发维护:实现逻辑的封装,使事务处理和显示互不干扰。
3、支持分布式运用:多用Java bean,尽量减少java代码和HTML代码的混编。

Spring5框架概述

Spring 框架是一个Java平台,它为开发Java应用程序提供全面的基础架构支持。Spring负责基础架构,因此您可以专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。

Spring可以让您从“plain old Java objects”(POJO)中构建应用程序和通过非侵入性的POJO实现企业应用服务。

Spring的两大核心部分:IOC和Aop

  1. IOC(Inversion of Control)控制反转,把创建对象过程交给Spring管理
  2. Aop(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)面向切面,在不修改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增强

Spring的特点

  • 方便解耦,简化开发

  • Aop编程支持

  • 方便程序测试

  • 方便和其他框架进行整合

  • 方便进行事务操作

  • 降低API开发难度

IOC

什么是IOC

(1)控制反转,把对象创建和对象之间的调用过程,交给Spring进行管理
(2)使用IOC目的:为了耦合度降低

IOC底层原理

讲解IOC底层原理

第一步 xml配置文件,配置创建的对象

1
<bean od="dao" classs="com.wotzc.UserDao"></bean>

第二步 有service类和dao类,创建工厂类

1
2
3
4
5
6
7
class UserFactory {
public static UserDao getDao() {
String classValue = class属性值; // xml解析
Class clazz = Class.forName(classValue); // 通过反射机制创建对象
return (UserDao) clazz.newInstance;
}
}

org.springframework.beans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是Spring框架中IoC容器的基础,BeanFactory接口提供一种高级的配置机制能够管理任何类型的对象。ApplicationContextBeanFactory的子接口。它能更容易集成Spring的AOP功能消息资源处理(比如在国际化中使用)事件发布特定的上下文应用层比如在网站应用中的WebApplicationContext

总之,BeanFactory提供了配置框架和基本方法,ApplicationContext添加更多的企业特定的功能。ApplicationContextBeanFactory的一个子接口。

IOC(BeanFactory)接口

IOC思想基于IOC容器完成,IOC容器底层就是对象工厂。

(1)BeanFactory:IOC容器基本实现,是Spring内部的使用接口,不提供开发人员进行使用,加载配置文件时候不会创建对象,在获取对象(使用)才去创建对象。

(2)ApplicationContext:BeanFactory接口的子接口,提供更多更强大的功能,一般由开发人员进行使用,加载配置文件时候就会把在配置文件对象进行创建。

尽量使用ApplicationContext除非你有更好的理由不用它。
因为ApplicationContext包括了BeanFactory的所有功能,通常也优于BeanFactory,除非一些少数的场景,例如:在受资源约束的嵌入式设备上运行一个嵌入式应用,它的内存消耗可能至关重要,并且可能会产生字节。然而,对于大多数典型的企业级应用和系统来说,ApplicationContext才是你想使用的。Spring大量使用了BeanPostProcessor扩展点(以便使用代理等)。如果你仅仅只使用简单的BeanFactory,很多的支持功能将不会有效,例如:事务AOP,但至少不会有额外的步骤。这可能会比较迷惑,毕竟配置又没有错。

IOC操作Bean管理(基于xml方式)

什么是Bean管理

Bean管理指的是两个操作

  1. Spring创建对象
  2. Spring注入属性

Bean管理操作有两种方式

  1. 基于xml配置文件方式实现
  2. 基于注解方式实现

基于xml方式创建对象

1
2
<!-- 配置User对象创建 -->
<bean id="user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User"></bean>

(1) 在spring配置文件中,使用bean标签,标签里面添加对应属性,就可以实现对象创建

(2)在bean标签里面有很多属性,介绍常用的属性

  • id属性:唯一标识
  • class属性:类全路径(包类路径)

(3)创建对象时,默认的是执行无参构造方法完成对象创建

基于xml方式注入属性

第一种注入方式:使用set方法进行注入

(1)创建类,定义属性和对应的set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/** 
* 演示使用set方法进行注入属性
*/
public class Book {
//创建属性
private String bname;
private String bauthor;
//创建属性对应的set方法
public void setBname(String bname) {
this.bname = bname;
}
public void setBauthor(String bauthor) {
this.bauthor = bauthor;
}
}

(2)在spring配置文件配置对象创建,配置属性注入

1
2
3
4
5
6
7
8
9
<!--2 set方法注入属性-->
<bean id="book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Book">
<!--使用property完成属性注入
name:类里面属性名称
value:向属性注入的值
-->
<property name="bname" value="易筋经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bauthor" value="达摩老祖"></property>
</bean>

第二种注入方式:使用有参数构造进行注入

(1)创建类,定义属性,创建属性对应有参数构造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/**
* 使用有参数构造注入
*/
public class Orders {
private String oname;
private String address;

public Orders(String oname, String address) {
this.oname = oname;
this.address = address;
}
}

(2)在spring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

1
2
3
4
5
<!--3 有参数构造注入属性-->
<bean id="orders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Orders">
<constructor-arg name="oname" value="电脑"></constructor-arg>
<constructor-arg name="address" value="China"></constructor-arg>
</bean>

(3)p名称空间注入

使用p名称空间注入,可以简化基于xml配置方式

第一步 添加p名称空间在配置文件中

引入p名称空间

第二步 进行属性注入,在bean标签里面进行操作

p名称方式引入属性

FactoryBean

Spring有两种类型bean,一种普通bean,另外一种工厂bean(FactoryBean)

  • 普通bean:在配置文件中定义bean类型就是返回类型
  • 工厂bean:在配置文件定义bean类型可以和返回类型不一样
    第一步 创建类,让这个类作为工厂bean,实现接口 FactoryBean
    第二步 实现接口里面的方法,在实现的方法中定义返回的bean类型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public class MyBean implements FactoryBean<Course> {
@Override
public Course getObject() throws Exception {
Course course = new Course();
course.setCname("abc");
return course;
}

@Override
public Class<?> getObjectType() {
return null;
}

@Override
public boolean isSingleton() {
return false;
}
}
1
<bean id="myBean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factorybean.MyBean"> </bean>

bean作用域

在Spring里面,设置创建bean实例是单实例还是多实例

在Spring里面,默认情况下,bean是单实例对象

如何设置单实例还是多实例?

(1)在spring配置文件bean标签里面有属性(scope)用于设置单实例还是多实例

第一个值 默认值,singleton,表示是单实例对象
第二个值prototype,表示是多实例对象

singleton和prototype区别

设置scope值是singleton时候,加载spring配置文件时候就会创建单实例对象
设置scope值是prototype时候,不是在加载spring配置文件时候创建对象,在调用getBean方法时候创建多实例对象

Bean生命周期

1、生命周期
(1)从对象创建到对象销毁的过程
2、bean生命周期

(1)通过构造器创建bean实例(无参数构造)

(2)为bean的属性设置值和对其他bean引用(调用set方法)

(3)调用bean的初始化的方法(需要进行配置初始化的方法)

(4)bean可以使用了(对象获取到了)

(5)当容器关闭时候,调用bean的销毁的方法(需要进行配置销毁的方法)
3、演示bean生命周期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public class Orders {
//无参数构造
public Orders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第一步 执行无参数构造创建bean实例");
}

private String oname;

public void setOname(String oname) {
this.oname = oname;
System.out.println("第二步 调用set方法设置属性值");
}
//创建执行的初始化的方法
public void initMethod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第三步 执行初始化的方法");
}
//创建执行的销毁的方法
public void destroyMethod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第五步 执行销毁的方法");
}
}
1
2
3
<bean id="orders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bean.Orders" init-method="initMethod" destroy-method="destroyMethod"> 
<property name="oname" value="手机"></property>
</bean>

4、bean的后置处理器,bean生命周期有七步

(1)通过构造器创建bean实例(无参数构造)

(2)为bean的属性设置值和对其他bean引用(调用set方法)

(3)把bean实例传递bean后置处理器的方法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

(4)调用bean的初始化的方法(需要进行配置初始化的方法)

(5)把bean实例传递bean后置处理器的方法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

(6)bean可以使用了(对象获取到了)

(7)当容器关闭时候,调用bean的销毁的方法(需要进行配置销毁的方法)

演示添加后置处理器效果

(1)创建类,实现接口BeanPostProcessor,创建后置处理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public class MyBeanPost implements BeanPostProcessor {
@Override
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在初始化之前执行的方法");
return bean;
}

@Override
public Object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(Object bean, String beanName) throws BeansException {
System.out.println("在初始化之后执行的方法");
return bean;
}
}
1
2
<!--配置后置处理器-->
<bean id="myBeanPost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bean.MyBeanPost"></bean>

xml自动装配

1、什么是自动装配
(1)根据指定装配规则(属性名称或者属性类型),Spring自动将匹配的属性值进行注入

2、演示自动装配过程

(1)根据属性名称自动注入

1
2
3
4
<bean id="emp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autowire.Emp" autowire="byName">
<!--<property name="dept" ref="dept"></property>-->
</bean>
<bean id="dept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autowire.Dept"></bean>

(2)根据属性类型自动注入

1
2
3
4
<bean id="emp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autowire.Emp" autowire="byType">
<!--<property name="dept" ref="dept"></property>-->
</bean>
<bean id="dept" class="com.atguigu.spring5.autowire.Dept"></bean>

引入外部属性文件

1、直接配置数据库信息

1
2
3
4
5
6
7
<!--直接配置连接池-->
<bean id="dataSource" class="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">
<property name="driverClassName" value="com.mysql.jdbc.Driver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url" value="jdbc:mysql://localhost:3306/userDb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username" value="root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assword" value="root"></property>
</bean>

2、引入外部属性文件配置数据库连接池

(1)创建外部属性文件,properties格式文件,写数据库信息

(2)把外部properties属性文件引入到spring配置文件中

引入context名称空间

1
xmlns:context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context"
1
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context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context/spring-context.xsd"

在spring配置文件使用标签引入外部属性文件

1
<context:property-placeholder location="classpath:jdbc.properties"/>
1
2
3
4
5
6
<bean id="dataSource" class="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">
<property name="driverClassName" value="${prop.driverClass}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url" value="${prop.url}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username" value="${prop.userName}"></property>
<property name="password" value="${prop.password}"></property>
</bean>

IOC操作Bean管理 (基于注解方式)

什么是注解

注解,可以看作是对 一个 类/方法 的一个扩展的模版,每个 类/方法 按照注解类中的规则,来为 类/方法 注解不同的参数,在用到的地方可以得到不同的 类/方法 中注解的各种参数与值

注解也就是Annotation,相信不少人也和我之前一样以为和注释和doc一样,是一段辅助性的文字,其实注解不是这样的。

从JDK5开始,java增加了对元数据(描述数据属性的信息)的支持。其实说白就是代码里的特殊标志,这些标志可以在编译,类加载,运行时被读取,并执行相应的处理,以便于其他工具补充信息或者进行部署。

注解的作用

  • 格式检查:告诉编译器信息,比如被@Override标记的方法如果不是父类的某个方法,IDE会报错;
  • 减少配置:运行时动态处理,得到注解信息,实现代替配置文件的功能;
  • 减少重复工作:比如第三方框架xUtils,通过注解@ViewInject减少对findViewById的调用,类似的还有(JUnit、ActiveAndroid等);

Spring针对Bean管理中创建对象提供注解

(1)@Component
(2)@Service
(3)@Controller
(4)@Repository

  • 上面四个注解功能是一样的,都可以用来创建bean实例

基于注解方式实现对象创建

第一步 引入依赖

第二步 开启组件扫描

<context:component-scan base-package="com.atguigu"></context:component-scan>

第三步 创建类,在类上面添加创建对象注解

//在注解里面value属性值可以省略不写,

//默认值是类名称,首字母小写

//UserService – userService

基于注解方式实现属性注入

(1)@Autowired:根据属性类型进行自动装配
第一步 把service 和dao 对象创建,在service 和dao 类添加创建对象注解
第二步 在service 注入dao 对象,在service 类添加dao 类型属性,在属性上面使用注解

(2)@Qualifier:根据名称进行注入
这个@Qualifier注解的使用,和上面@Autowired一起使用

AOP

什么是AOP

面向切面编程(方面),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隔离,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,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,同时提高了开发的效率。通俗描述:不通过修改源代码方式,在主干功能里面添加新功能.

AOP底层使用动态代理

第一种 有接口情况,使用JDK动态代理
创建接口实现类代理对象,增强类的方法

第二种 没有接口情况,使用CGLIB动态代理
创建子类的代理对象,增强类的方法

Spring框架一般都是基于AspectJ实现AOP操作,详情请自行查阅

JdbcTemplate

什么是JdbcTemplate

Spring框架对JDBC进行封装,使用JdbcTemplate方便实现对数据库操作

(1)引入相关jar包

(2)在spring配置文件配置数据库连接池

1
2
3
4
5
6
<bean id="dataSource" class="com.alibaba.druid.pool.DruidDataSource" destroy-method="close">
<property name="url" value="jdbc:mysql:///user_db" />
<property name="username" value="root" />
<property name="password" value="root" />
<property name="driverClassName" value="com.mysql.jdbc.Driver" />
</bean>

(3)配置JdbcTemplate对象,注入DataSource

1
2
3
4
5
6
7
8
9
<!-- JdbcTemplate对象 --> 

<bean id="jdbcTemplate" 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jdbc.core.JdbcTemplate">

<!--注入dataSource-->

<property name="dataSource" ref="dataSource"></property>

</bean>

JdbcTemplate操作数据库(添加)

(1)在dao进行数据库添加操作
(2)调用JdbcTemplate对象里面update方法实现添加操作

1
update(String sql,Object... args)

有两个参数
第一个参数:sql语句
第二个参数:可变参数,设置sql语句值 @Repository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//注入JdbcTemplate
@Autowired private 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;
//添加的方法
@Override
public void add(Book book) {
//1 创建sql语句
String sql = "insert into t_book values(?,?,?)";
//2 调用方法实现
Object[] args = {book.getUserId(), book.getUsername(), book.getUstatus()};
int update = jdbcTemplate.update(sql,args);
System.out.println(update);
}

JdbcTemplate操作数据库(查询返回对象)

1
queryForObject(String sql, RowMapper<T> rowMapper,Object... orgs)

有三个参数

  • 第一个参数:sql语句
  • 第二个参数:RowMapper是接口,针对返回不同类型数据,使用这个接口里面实现类完成数据封装
  • 第三个参数:sql语句值
1
2
3
4
5
6
7
8
//查询返回对象 
@Override
public Book findBookInfo(String id) {
String sql = "select * from t_book where user_id=?";
//调用方法
Book book = jdbcTemplate.queryForObject(sql, new BeanPropertyRowMapper<Book>(Book.class), id);
return book;
}

JdbcTemplate操作数据库(查询返回集合)

调用JdbcTemplate方法实现查询返回集合

1
query(String sql, RowMapper<T> rowMapper, Object... orgs)

有三个参数

  • 第一个参数:sql语句
  • 第二个参数:RowMapper是接口,针对返回不同类型数据,使用这个接口里面实现类完成数据封装
  • 第三个参数:sql语句值
1
2
3
4
5
6
7
//查询返回集合
@Override public List<Book> findAllBook() {
String sql = "select * from t_book";
//调用方法
List<Book> bookList = jdbcTemplate.query(sql, new BeanPropertyRowMapper<Book>(Book.class));
return bookList;
}

JdbcTemplate操作数据库 (批量操作)

1
batchUpdate(String sql, List<Object[]> batchArgs)

有两个参数

  • 第一个参数:sql语句
  • 第二个参数:List集合,添加多条记录数据

事务操作

什么事务?

事务是数据库操作最基本单元,逻辑上一组操作,要么都成功,如果有一个失败所有操作都失败

事务四个特性(ACID)

原子性(atomicity)。一个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,事务中包括的操作要么都做,要么都不做。

一致性(consistency)。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。一致性与原子性是密切相关的。

隔离性(isolation)。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。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,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。

持久性(durability)。持久性也称永久性(permanence),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,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。接下来的其他操作或故障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。

事务操作(Spring事务管理介绍)

1、事务添加到JavaEE三层结构里面Service层(业务逻辑层)
2、在Spring进行事务管理操作
(1)有两种方式:编程式事务管理和声明式事务管理(使用)
3、声明式事务管理
(1)基于注解方式(使用)
(2)基于xml配置文件方式
4、在Spring进行声明式事务管理,底层使用AOP原理
5、Spring事务管理API
(1)提供一个接口,代表事务管理器,这个接口针对不同的框架提供不同的实现类

事务操作(注解声明式事务管理)

在spring配置文件配置事务管理器

1
2
3
4
5
<!--创建事务管理器-->
<bean id="transactionManager" 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jdbc.datasource.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">
<!--注入数据源-->
<property name="dataSource" ref="dataSource"></property>
</bean>

在spring配置文件,开启事务注解

(1)在spring配置文件引入名称空间 tx

1
2
3
4
5
<beans xmlns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beans"
xmlns:xsi="http://www.w3.org/2001/XMLSchema-instance"
xmlns:context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context"
xmlns:aop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aop" xmlns:tx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tx" xsi:schemaLocation="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beans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beans/spring-beans.xsd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context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context/spring-context.xsd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aop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aop/spring-aop.xsd
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tx http://www.springframework.org/schema/tx/spring-tx.xsd">

(2)开启事务注解

1
<tx:annotation-driven transaction-manager="transactionManager"></tx:annotation-driven>

3、在service类上面(或者service类里面方法上面)添加事务注解
(1)@Transactional,这个注解添加到类上面,也可以添加方法上面
(2)如果把这个注解添加类上面,这个类里面所有的方法都添加事务
(3)如果把这个注解添加方法上面,为这个方法添加事务

1
2
3
4
@Service
@Transactional
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{
}

1、在service类上面添加注解@Transactional,在这个注解里面可以配置事务相关参数

propagation:事务传播行为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1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REQUIRED:
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加入该事务;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则创建一个新的事务。这是默认值。

2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REQUIRES_NEW:
创建一个新的事务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把当前事务挂起。

3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SUPPORTS:
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加入该事务;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则以非事务的方式继续运行。

4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:
以非事务方式运行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把当前事务挂起。

5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NEVER:
以非事务方式运行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抛出异常。

6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MANDATORY:
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加入该事务;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则抛出异常。

7. 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NESTED:
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创建一个事务作为当前事务的嵌套事务来运行;
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则该取值等价于TransactionDefinition.PROPAGATION_REQUIRED。
ioslation:事务隔离级别

(1)事务有特性成为隔离性,多事务操作之间不会产生影响。不考虑隔离性产生很多问题
(2)有三个读问题:脏读、不可重复读、虚(幻)读
(3)脏读:一个未提交事务读取到另一个未提交事务的数据

1
2
3
4
5
6
7
8
1. @Transactional(isolation = Isolation.READ_UNCOMMITTED):读取未提交数据(会出现脏读,
不可重复读) 基本不使用

2. @Transactional(isolation = Isolation.READ_COMMITTED):读取已提交数据(会出现不可重复读和幻读)

3. @Transactional(isolation = Isolation.REPEATABLE_READ):可重复读(会出现幻读)

4. @Transactional(isolation = Isolation.SERIALIZABLE):串行化
timeout:超时时间

(1)事务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提交,如果不提交进行回滚
(2)默认值是 -1 ,设置时间以秒单位进行计算

readOnly:是否只读

(1)读:查询操作,写:添加修改删除操作
(2)readOnly默认值false,表示可以查询,可以添加修改删除操作
(3)设置readOnly值是true,设置成true之后,只能查询

rollbackFor:回滚

(1)设置出现哪些异常进行事务回滚

noRollbackFor:不回滚

(1)设置出现哪些异常不进行事务回滚

事务操作( XML声明式事务管理)

1、在spring配置文件中进行配置
第一步 配置事务管理器
第二步 配置通知
第三步 配置切入点和切面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<!--1 创建事务管理器-->
<bean id="transactionManager" class="org.springframework.jdbc.datasource.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">
<!--注入数据源-->
<property name="dataSource" ref="dataSource"></property>
</bean>

<!--2 配置通知-->
<tx:advice id="txadvice">
<!--配置事务参数-->
<tx:attributes>
<!--指定哪种规则的方法上面添加事务-->
<tx:method name="accountMoney" propagation="REQUIRED"/>
<!--<tx:method name="account*"/>-->
</tx:attributes>
</tx:advice>

<!--3 配置切入点和切面-->
<aop:config>
<!--配置切入点-->
<aop:pointcut id="pt" expression="execution(* com.atguigu.spring5.service.UserService.*(..))"/>
<!--配置切面-->
<aop:advisor advice-ref="txadvice" pointcut-ref="pt"/>
</aop:config>

事务操作(完全注解声明式管理)

1、创建配置类,使用配置类替代xml配置文件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@Configuration //配置类
@ComponentScan(basePackages = "com.atguigu") //组件扫描
@EnableTransactionManagement //开启事务
public class TxConfig {
//创建数据库连接池
@Bean
public DruidDataSource getDruidDataSource() {
DruidDataSource dataSource = new DruidDataSource();
dataSource.setDriverClassName("com.mysql.jdbc.Driver");
dataSource.setUrl("jdbc:mysql:///user_db");
dataSource.setUsername("root");
dataSource.setPassword("root");
return dataSource;
}

//创建JdbcTemplate对象
@Bean
public JdbcTemplate getJdbcTemplate(DataSource dataSource) {
//到ioc容器中根据类型找到dataSource
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= new JdbcTemplate();
//注入dataSource
jdbcTemplate.setDataSource(dataSource);
return jdbcTemplate;
}

//创建事务管理器
@Bean
public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get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(DataSource dataSource) {
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transactionManager = new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();
transactionManager.setDataSource(dataSource);
return transactionManager;
}
}

Spring5 框架新功能

整个Spring5框架的代码基于Java8,运行时兼容JDK9,许多不建议使用的类和方法在代码库中删除

Spring 5.0框架自带了通用的日志封装

(1)Spring5已经移除Log4jConfigListener,官方建议使用Log4j2

(2)Spring5框架整合Log4j2

Spring5框架核心容器支持@Nullable注解

(1)@Nullable注解可以使用在方法上面,属性上面,参数上面,表示方法返回可以为空,属性值可以为空,参数值可以为空
(2)注解用在方法上面,方法返回值可以为空

(3)注解使用在方法参数里面,方法参数可以为空

Spring5核心容器支持函数式风格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//函数式风格创建对象,交给spring进行管理 
@Test
public void test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() {
//1 创建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对象
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= new 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();
//2 调用context的方法对象注册
context.refresh(); context.registerBean("user1",User.class,() -> new User());
//3 获取在spring注册的对象
// User user = (User)context.getBean("com.atguigu.spring5.test.User");
User user = (User)context.getBean("user1");
System.out.println(user);
}

Spring5支持整合JUnit5

1
2
3
4
5
6
7
8
9
@SpringJUnitConfig(locations = "classpath:bean1.xml")
public class JTest5 {
@Autowired
private UserService userService;
@Test
public void test1() {
userService.accountMoney();
}
}

基础语法

let 关键字

let关键字来声明变量

const 关键字

const 关键字用来声明常量, const声明有以下特点

  1. 声明必须赋初始值
  2. 标识符一般为大写
  3. 不允许重复声明
  4. 值不允许修改
  5. 块儿级作用域
    注意 : 对象属性修改和数组元素变化不会触发const错误

变量的解构赋值

ES6 允许按照一定模式,从数组和对象中提取值,对变量进行赋值,这被称为解构(Destructuring)。

数组的解构赋值

1
2
3
4
const arr = ['张学友', '刘德华', '黎明', '郭富城']; 
let [zhang, liu, li, guo] = arr;
console.log(zhang,liu,li,guo)
// console.log: 张学友 刘德华 黎明 郭富城

对象的解构赋值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const person = {
name: 'zhangsan',
hobbies: ['抽烟','喝酒','烫头'],
selfIntroduction: function() {
console.log("大家好,我是法外狂徒张三")
}
}
let {name,hobbies,selfIntroduction} = person
console.log(name) //console.log: zhangsan
console.log(hobbies) //console.log: ["抽烟", "喝酒", "烫头"]
selfIntroduction() //console.log: 大家好,我是法外狂徒张三

默认值

1
let [x, y = 'b'] = ['a', undefined]; // x='a', y='b'

模板字符串

模板字符串(template string)是增强版的字符串,用反引号(`)标识。它可以当作普通字符串使用,也可以用来定义多行字符串,或者在字符串中嵌入变量。

多行字符串

1
2
3
let str = `Carpe diem. 
Seize the day, boys.
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.`

字符串中嵌入变量

1
2
let star = '张三'; 
let result = `法外狂徒${star}`; //法外狂徒张三

对象的简化写法

ES6 允许在大括号里面,直接写入变量和函数,作为对象的属性和方法。这样的书写更加简洁。

1
2
3
4
5
6
7
8
let name = '张三'
function hello() {
console.log("大家好,我是法外狂徒张三")
}
const Person = {
name,
hello
}

除了属性简写,方法也可以简写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const o = {
method() {
return "Hello!";
}
};

// 等同于

const o = {
method: function() {
return "Hello!";
}
};

箭头函数

箭头函数提供了一种更加简洁的函数书写方式。基本语法是:

参数 => 函数体

1
2
/** * 1. 通用写法 */ 
let fn = (arg1, arg2, arg3) => { return arg1 + arg2 + arg3; }

函数体如果只有一条语句,则花括号可以省略的,返回值为该执行结果

1
2
var sum = (num1, num2) =>  num1 + num2
console.log(sum(1,2)) // console.log: 3

如果形参只有一个,则小括号可以省略

1
2
var double = arg => arg * 2
console.log(double(3)) // console.log: 6

箭头函数有几个使用注意点。

(1)箭头函数没有自己的this对象,对于普通函数来说,内部的this指向函数运行时所在的对象,但是这一点对箭头函数不成立。它没有自己的this对象,内部的this就是定义时上层作用域中的this

(2)不可以当作构造函数,也就是说,不可以对箭头函数使用new命令,否则会抛出一个错误。

(3)不可以使用arguments对象,该对象在函数体内不存在。如果要用,可以用 rest 参数代替。

(4)不可以使用yield命令,因此箭头函数不能用作 Generator 函数。

不适用场合

由于箭头函数使得this从“动态”变成“静态”,下面两个场合不应该使用箭头函数。

第一个场合是定义对象的方法,且该方法内部包括this

1
2
3
4
5
6
const cat = {
lives: 9,
jumps: () => {
this.lives--;
}
}

上面代码中,cat.jumps()方法是一个箭头函数,这是错误的。调用cat.jumps()时,如果是普通函数,该方法内部的this指向cat;如果写成上面那样的箭头函数,使得this指向全局对象,因此不会得到预期结果。这是因为对象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,导致jumps箭头函数定义时的作用域就是全局作用域。

第二个场合是需要动态this的时候,也不应使用箭头函数。

1
2
3
4
var button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press');
button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() => {
this.classList.toggle('on');
});

上面代码运行时,点击按钮会报错,因为button的监听函数是一个箭头函数,导致里面的this就是全局对象。如果改成普通函数,this就会动态指向被点击的按钮对象。

另外,如果函数体很复杂,有许多行,或者函数内部有大量的读写操作,不单纯是为了计算值,这时也不应该使用箭头函数,而是要使用普通函数,这样可以提高代码可读性。

rest 参数

ES6 引入 rest 参数(形式为…变量名),用于获取函数的多余参数,这样就不需要使用arguments对象了。rest 参数搭配的变量是一个数组,该变量将多余的参数放入数组中。

1
2
3
4
5
/** * 作用与 arguments 类似 */ 
function add(...args) {
console.log(args)
}
add(1, 2, 3, 4, 5)

rest 参数之后不能再有其他参数(即只能是最后一个参数),否则会报错。

扩展运算符

扩展运算符(spread)是三个点(...)。它好比 rest 参数的逆运算,将一个数组转为用逗号分隔的参数序列。

1
2
3
4
5
let hobbies = ['抽烟','喝酒','烫头']
function fn() {
console.log(arguments)
}
fn(...hobbies) //["抽烟", "喝酒", "烫头"]

数组的合并

1
2
3
4
let hobbies = ['抽烟','喝酒','烫头']
let interests = ['钓鱼','摸鱼','划水']
let like = [...hobbies, ...interests]
console.log(like) // ["抽烟", "喝酒", "烫头", "钓鱼", "摸鱼", "划水"]

数组的克隆

1
2
3
let hobbies = ['钓鱼','摸鱼','划水']
let interests = [...hobbies]
console.log(interests) // ["钓鱼", "摸鱼", "划水"]

Symbol

ES5 的对象属性名都是字符串,这容易造成属性名的冲突。比如,你使用了一个他人提供的对象,但又想为这个对象添加新的方法(mixin 模式),新方法的名字就有可能与现有方法产生冲突。如果有一种机制,保证每个属性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好了,这样就从根本上防止属性名的冲突。这就是 ES6 引入Symbol的原因。

ES6 引入了一种新的原始数据类型Symbol,表示独一无二的值。它是 JavaScript 语言的第七种数据类型,前六种是:undefinednull、布尔值(Boolean)、字符串(String)、数值(Number)、对象(Object)。

Symbol 值通过Symbol函数生成。这就是说,对象的属性名现在可以有两种类型,一种是原来就有的字符串,另一种就是新增的 Symbol 类型。凡是属性名属于 Symbol 类型,就都是独一无二的,可以保证不会与其他属性名产生冲突。

1
2
3
4
let s = Symbol();

typeof s
// "symbol"

上面代码中,变量s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值。typeof运算符的结果,表明变量s是 Symbol 数据类型,而不是字符串之类的其他类型。

注意,Symbol函数前不能使用new命令,否则会报错。这是因为生成的 Symbol 是一个原始类型的值,不是对象。也就是说,由于 Symbol 值不是对象,所以不能添加属性。基本上,它是一种类似于字符串的数据类型。

Symbol函数可以接受一个字符串作为参数,表示对 Symbol 实例的描述,主要是为了在控制台显示,或者转为字符串时,比较容易区分。

Symbol内置值

除了定义自己使用的 Symbol 值以外,ES6 还提供了 11 个内置的 Symbol 值,指向语言内部使用的方法。

方法 作用
Symbol.hasInstance 当其他对象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,判断是否为该对象的实例时,会调用这个方法
Symbol.isConcatSpreadable 对象的Symbol.isConcatSpreadable属性等于一个布尔值,表示该对象用于Array.prototype.concat()时,是否可以展开。
Symbol.species 对象的Symbol.species属性,指向一个构造函数。创建衍生对象时,会使用该属性。
Symbol.match 对象的Symbol.match属性,指向一个函数。当执行str.match(myObject)时,如果该属性存在,会调用它,返回该方法的返回值。
Symbol.replace 对象的Symbol.replace属性,指向一个方法,当该对象被String.prototype.replace方法调用时,会返回该方法的返回值。
Symbol.search 对象的Symbol.search属性,指向一个方法,当该对象被String.prototype.search方法调用时,会返回该方法的返回值。
Symbol.split 对象的Symbol.split属性,指向一个方法,当该对象被String.prototype.split方法调用时,会返回该方法的返回值。
Symbol.iterator 对象的Symbol.iterator属性,指向该对象的默认遍历器方法。
Symbol.toPrimitive 对象的Symbol.toPrimitive属性,指向一个方法。该对象被转为原始类型的值时,会调用这个方法,返回该对象对应的原始类型值。
Symbol.toStringTag 对象的Symbol.toStringTag属性,指向一个方法。在该对象上面调用Object.prototype.toString方法时,如果这个属性存在,它的返回值会出现在toString方法返回的字符串之中,表示对象的类型。也就是说,这个属性可以用来定制[object Object][object Array]object后面的那个字符串。
Symbol.unscopables 对象的Symbol.unscopables属性,指向一个对象。该对象指定了使用with关键字时,哪些属性会被with环境排除。

Iterator迭代器

JavaScript 原有的表示“集合”的数据结构,主要是数组(Array)和对象(Object),ES6 又添加了MapSet。这样就有了四种数据集合,用户还可以组合使用它们,定义自己的数据结构,比如数组的成员是MapMap的成员是对象。这样就需要一种统一的接口机制,来处理所有不同的数据结构。

遍历器(Iterator)就是这样一种机制。它是一种接口,为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提供统一的访问机制。任何数据结构只要部署 Iterator 接口,就可以完成遍历操作(即依次处理该数据结构的所有成员)。

Iterator 的作用有三个:一是为各种数据结构,提供一个统一的、简便的访问接口;二是使得数据结构的成员能够按某种次序排列;三是 ES6 创造了一种新的遍历命令for...of循环,Iterator 接口主要供for...of消费。

Iterator 的遍历过程是这样的。

(1)创建一个指针对象,指向当前数据结构的起始位置。也就是说,遍历器对象本质上,就是一个指针对象。

(2)第一次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,可以将指针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。

(3)第二次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,指针就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二个成员。

(4)不断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,直到它指向数据结构的结束位置。

每一次调用next方法,都会返回数据结构的当前成员的信息。具体来说,就是返回一个包含valuedone两个属性的对象。其中,value属性是当前成员的值,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,表示遍历是否结束。

下面是一个模拟next方法返回值的例子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var it = makeIterator(['a', 'b']);

it.next() // { value: "a", done: false }
it.next() // { value: "b", done: false }
it.next() //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

function makeIterator(array) {
var nextIndex = 0;
return {
next: function() {
return nextIndex < array.length ?
{value: array[nextIndex++], done: false} :
{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};
}
};
}

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makeIterator函数,它是一个遍历器生成函数,作用就是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。对数组['a', 'b']执行这个函数,就会返回该数组的遍历器对象(即指针对象)it

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,用来移动指针。开始时,指针指向数组的开始位置。然后,每次调用next方法,指针就会指向数组的下一个成员。第一次调用,指向a;第二次调用,指向b

next方法返回一个对象,表示当前数据成员的信息。这个对象具有valuedone两个属性,value属性返回当前位置的成员,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,表示遍历是否结束,即是否还有必要再一次调用next方法。

总之,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,就可以遍历事先给定的数据结构。

默认 Iterator 接口

Iterator 接口的目的,就是为所有数据结构,提供了一种统一的访问机制,即for...of循环(详见下文)。当使用for...of循环遍历某种数据结构时,该循环会自动去寻找 Iterator 接口。

一种数据结构只要部署了 Iterator 接口,我们就称这种数据结构是“可遍历的”(iterable)。

ES6 规定,默认的 Iterator 接口部署在数据结构的Symbol.iterator属性,或者说,一个数据结构只要具有Symbol.iterator属性,就可以认为是“可遍历的”(iterable)。Symbol.iterator属性本身是一个函数,就是当前数据结构默认的遍历器生成函数。执行这个函数,就会返回一个遍历器。至于属性名Symbol.iterator,它是一个表达式,返回Symbol对象的iterator属性,这是一个预定义好的、类型为 Symbol 的特殊值,所以要放在方括号内

原生具备 Iterator 接口的数据结构如下。

  • Array
  • Map
  • Set
  • String
  • TypedArray
  • 函数的 arguments 对象
  • NodeList 对象

下面是另一个为对象添加 Iterator 接口的例子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let obj = {
data: ['hello', 'world'],
[Symbol.iterator]() {
const self = this;
let index = 0;
return {
next() {
if (index < self.data.length) {
return {
value: self.data[index++],
done: false
};
}
return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;
}
};
}
};

for (const item of obj) {
console.log(item)
}
// 输出
// hello
// world

Generator 生成器

Generator 函数是 ES6 提供的一种异步编程解决方案,语法行为与传统函数完全不同

Generator 函数有多种理解角度。语法上,首先可以把它理解成,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状态机,封装了多个内部状态。

执行 Generator 函数会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,也就是说,Generator 函数除了状态机,还是一个遍历器对象生成函数。返回的遍历器对象,可以依次遍历 Generator 函数内部的每一个状态。

形式上,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,但是有两个特征。一是,function关键字与函数名之间有一个星号;二是,函数体内部使用yield表达式,定义不同的内部状态(yield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“产出”)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function* helloWorldGenerator() {
yield 'hello';
yield 'world';
return 'ending';
}

var hw = helloWorldGenerator();
let next1 = hw.next()
console.log(next1) // { value: 'hello', done: false }

let next2 = hw.next()
console.log(next2) // { value: 'world', done: false }

let next3 = hw.next()
console.log(next3) // { value: 'ending', done: true }

let next4 = hw.next()
console.log(next4) // { 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 }

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 Generator 函数helloWorldGenerator,它内部有两个yield表达式(helloworld),即该函数有三个状态:hello,world 和 return 语句(结束执行)。

然后,Generator 函数的调用方法与普通函数一样,也是在函数名后面加上一对圆括号。不同的是,调用 Generator 函数后,该函数并不执行,返回的也不是函数运行结果,而是一个指向内部状态的指针对象,也就是上一章介绍的遍历器对象(Iterator Object)。

下一步,必须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,使得指针移向下一个状态。也就是说,每次调用next方法,内部指针就从函数头部或上一次停下来的地方开始执行,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(或return语句)为止。换言之,Generator 函数是分段执行的,yield表达式是暂停执行的标记,而next方法可以恢复执行。

上面代码一共调用了四次next方法。

第一次调用,Generator 函数开始执行,直到遇到第一个yield表达式为止。next方法返回一个对象,它的value属性就是当前yield表达式的值hellodone属性的值false,表示遍历还没有结束。

第二次调用,Generator 函数从上次yield表达式停下的地方,一直执行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。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就是当前yield表达式的值worlddone属性的值false,表示遍历还没有结束。

第三次调用,Generator 函数从上次yield表达式停下的地方,一直执行到return语句(如果没有return语句,就执行到函数结束)。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,就是紧跟在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(如果没有return语句,则value属性的值为undefined),done属性的值true,表示遍历已经结束。

第四次调用,此时 Generator 函数已经运行完毕,next方法返回对象的value属性为undefineddone属性为true。以后再调用next方法,返回的都是这个值。

总结一下,调用 Generator 函数,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,代表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。以后,每次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,就会返回一个有着valuedone两个属性的对象。value属性表示当前的内部状态的值,是yield表达式后面那个表达式的值;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,表示是否遍历结束。

next()函数的参数

一般情况下,next 方法不传入参数的时候,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是 undefined 。当 next 传入参数的时候,该参数会作为上一步yield的返回值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function* sendParameter() {
console.log("start");
var x = yield '2';
console.log("one:" + x);
var y = yield '3';
console.log("two:" + y);
console.log("total:" + (x + y));
}
var sendp = sendParameter();
sendp.next(10);
// start
// {value: "2", done: false}
sendp.next(20);
// one:20
// {value: "3", done: false}
sendp.next(30);
// two:30
// total:50
// {value: undefined, done: true}

Generator 函数的异步应用

异步编程对 JavaScript 语言太重要。JavaScript 语言的执行环境是“单线程”的,如果没有异步编程,根本没法用,非卡死不可。本章主要介绍 Generator 函数如何完成异步操作。

传统方法

ES6 诞生以前,异步编程的方法,大概有下面四种。

  • 回调函数
  • 事件监听
  • 发布/订阅
  • Promise 对象

Generator 函数将 JavaScript 异步编程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

基本概念

异步

所谓”异步”,简单说就是一个任务不是连续完成的,可以理解成该任务被人为分成两段,先执行第一段,然后转而执行其他任务,等做好了准备,再回过头执行第二段。

比如,有一个任务是读取文件进行处理,任务的第一段是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,要求读取文件。然后,程序执行其他任务,等到操作系统返回文件,再接着执行任务的第二段(处理文件)。这种不连续的执行,就叫做异步。

相应地,连续的执行就叫做同步。由于是连续执行,不能插入其他任务,所以操作系统从硬盘读取文件的这段时间,程序只能干等着。

回调函数

JavaScript 语言对异步编程的实现,就是回调函数。所谓回调函数,就是把任务的第二段单独写在一个函数里面,等到重新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,就直接调用这个函数。回调函数的英语名字callback,直译过来就是”重新调用”。

读取文件进行处理,是这样写的。

1
2
3
4
fs.readFile('/etc/passwd', 'utf-8', function (err, data) {
if (err) throw err;
console.log(data);
});

上面代码中,readFile函数的第三个参数,就是回调函数,也就是任务的第二段。等到操作系统返回了/etc/passwd这个文件以后,回调函数才会执行。

一个有趣的问题是,为什么 Node 约定,回调函数的第一个参数,必须是错误对象err(如果没有错误,该参数就是null)?

原因是执行分成两段,第一段执行完以后,任务所在的上下文环境就已经结束了。在这以后抛出的错误,原来的上下文环境已经无法捕捉,只能当作参数,传入第二段。

Generator函数

下面看看如何使用 Generator 函数,执行一个真实的异步任务。

1
2
3
4
5
6
7
var fetch = require('node-fetch');

function* gen(){
var url = 'https://api.github.com/users/github';
var result = yield fetch(url);
console.log(result.bio);
}

上面代码中,Generator 函数封装了一个异步操作,该操作先读取一个远程接口,然后从 JSON 格式的数据解析信息。就像前面说过的,这段代码非常像同步操作,除了加上了yield命令。

执行这段代码的方法如下。

1
2
3
4
5
6
7
8
var g = gen();
var result = g.next();

result.value.then(function(data){
return data.json();
}).then(function(data){
g.next(data);
});

上面代码中,首先执行 Generator 函数,获取遍历器对象,然后使用next方法(第二行),执行异步任务的第一阶段。由于Fetch模块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,因此要用then方法调用下一个next方法。

可以看到,虽然 Generator 函数将异步操作表示得很简洁,但是流程管理却不方便(即何时执行第一阶段、何时执行第二阶段)。


promise对象

Promise的含义

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,比传统的解决方案——回调函数和事件——更合理和更强大。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,ES6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,统一了用法,原生提供了Promise对象。

所谓Promise,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,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(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)的结果。从语法上说,Promise是一个对象,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。Promise提供统一的API,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。

Promise对象有以下两个特点。

(1)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。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,有三种状态:Pending(进行中)、Resolved(已完成,又称Fulfilled)和Rejected(已失败)。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,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,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。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,它的英语意思就是“承诺”,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。

(2)一旦状态改变,就不会再变,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。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,只有两种可能:从Pending变为Resolved和从Pending变为Rejected。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,状态就凝固了,不会再变了,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。就算改变已经发生了,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,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。这与事件(Event)完全不同,事件的特点是,如果你错过了它,再去监听,是得不到结果的。

有了Promise对象,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,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。此外,Promise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,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。

Promise也有一些缺点。首先,无法取消Promise,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,无法中途取消。其次,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,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,不会反应到外部。第三,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,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(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)。

如果某些事件不断地反复发生,一般来说,使用stream模式是比部署Promise更好的选择。

基本用法

ES6规定,Promise对象是一个构造函数,用来生成Promise实例。

下面代码创造了一个Promise实例。

1
2
3
4
5
6
7
8
9
var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// ... some code

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{
resolve(value);
} else {
reject(error);
}
});

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,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。它们是两个函数,由JavaScript引擎提供,不用自己部署。

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,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“未完成”变为“成功”(即从Pending变为Resolved),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,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,作为参数传递出去;reject函数的作用是,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“未完成”变为“失败”(即从Pending变为Rejected),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,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,作为参数传递出去。

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,可以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Resolved状态和Reject状态的回调函数。

1
2
3
4
5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 {
// success
}, function(error) {
// failure
});

then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。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,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时调用。其中,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,不一定要提供。这两个函数都接受Promise对象传出的值作为参数。

Promise.prototype.then()

Promise实例具有then方法,也就是说,then方法是定义在原型对象Promise.prototype上的。它的作用是为Promise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。前面说过,the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Resolved状态的回调函数,第二个参数(可选)是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。

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(注意,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)。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,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。

1
2
3
4
5
getJSON("/posts.json").then(function(json) {
return json.post;
}).then(function(post) {
// ...
});

上面的代码使用then方法,依次指定了两个回调函数。第一个回调函数完成以后,会将返回结果作为参数,传入第二个回调函数。

Promise.prototype.catch()

Promise.prototype.catch方法是.then(null, rejection)的别名,用于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。

1
2
3
4
5
6
getJSON("/posts.json").then(function(posts) {
// ...
}).catch(function(error) {
// 处理 getJSON 和 前一个回调函数运行时发生的错误
console.log('发生错误!', error);
});

Promise对象的错误具有“冒泡”性质,会一直向后传递,直到被捕获为止。也就是说,错误总是会被下一个catch语句捕获。

1
2
3
4
5
6
7
getJSON("/post/1.json").then(function(post) {
return getJSON(post.commentURL);
}).then(function(comments) {
// some code
}).catch(function(error) {
// 处理前面三个Promise产生的错误
});

上面代码中,一共有三个Promise对象:一个由getJSON产生,两个由then产生。它们之中任何一个抛出的错误,都会被最后一个catch捕获。

一般来说,不要在then方法里面定义Reject状态的回调函数(即then的第二个参数),总是使用catch方法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// bad
promise
.then(function(data) {
// success
}, function(err) {
// error
});

// good
promise
.then(function(data) { //cb
// success
})
.catch(function(err) {
// error
});

上面代码中,第二种写法要好于第一种写法,理由是第二种写法可以捕获前面then方法执行中的错误,也更接近同步的写法(try/catch)。因此,建议总是使用catch方法,而不使用then方法的第二个参数。


Set

ES6提供了新的数据结构Set。它类似于数组,但是成员的值都是唯一的,没有重复的值。

Set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,用来生成Set数据结构。

如何创建一个集合

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 JavaScript 集:

  • 将数组传递给 new Set()
  • 创建一个新的 Set 并用于add()添加值
  • 创建一个新的 Set 并用于add()添加变量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// Create a Set
const letters = new Set(["a","b","c"]);

// Create a Set
const letters = new Set();

// Add Values to the Set
letters.add("a");
letters.add("b");
letters.add("c");

// Create Variables
const a = "a";
const b = "b";
const c = "c";

// Create a Set
const letters = new Set();

// Add Variables to the Set
letters.add(a);
letters.add(b);
letters.add(c);

Set 实例的属性和方法

Set 结构的实例有以下属性。

Set 结构的实例有以下属性。

  • Set.prototype.constructor:构造函数,默认就是Set函数。
  • Set.prototype.size:返回Set实例的成员总数。

Set 实例的方法分为两大类:操作方法(用于操作数据)和遍历方法(用于遍历成员)。下面先介绍四个操作方法。

  • add(value):添加某个值,返回 Set 结构本身。
  • delete(value):删除某个值,返回一个布尔值,表示删除是否成功。
  • has(value):返回一个布尔值,表示该值是否为Set的成员。
  • clear():清除所有成员,没有返回值。

Set 结构的实例有四个遍历方法,可以用于遍历成员。

  • Set.prototype.keys():返回键名的遍历器
  • Set.prototype.values():返回键值的遍历器
  • Set.prototype.entries():返回键值对的遍历器
  • Set.prototype.forEach():使用回调函数遍历每个成员

Map

JavaScript的对象(Object),本质上是键值对的集合(Hash结构),但是传统上只能用字符串当作键。这给它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。

ES6提供了Map数据结构。它类似于对象,也是键值对的集合,但是“键”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,各种类型的值(包括对象)都可以当作键。也就是说,Object结构

提供了“字符串—值”的对应,Map结构提供了“值—值”的对应,是一种更完善的Hash结构实现。如果你需要“键值对”的数据结构,Map比Object更合适。

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 JavaScript Map:

  • 将数组传递给 new Map()
  • 创建地图并使用 Map.set()

您可以通过将 Array 传递给new Map()构造函数来创建 Map :

1
2
3
4
5
6
// Create a Map
const fruits = new Map([
["apples", 500],
["bananas", 300],
["oranges", 200]
]);

您可以使用以下set()方法向 Map 添加元素:

1
2
3
4
5
6
7
// Create a Map
const fruits = new Map();

// Set Map Values
fruits.set("apples", 500);
fruits.set("bananas", 300);
fruits.set("oranges", 200);

set()方法还可用于更改现有 Map 值:

1
fruits.set("apples", 500);

Map Methods

Method Description
new Map() 创建一个新的 Map 对象
set() set方法设置key所对应的键值,然后返回整个Map结构。如果key已经有值,则键值会被更新,否则就新生成该键。
get() get方法读取key对应的键值,如果找不到key,返回undefined
clear() clear方法清除所有成员,没有返回值。
delete() delete方法删除某个键,返回true。如果删除失败,返回false。
has() has方法返回一个布尔值,表示某个键是否在Map数据结构中。
forEach() 遍历Map的所有成员。
entries() 返回所有成员的遍历器。
keys() 返回键名的遍历器。
values() 返回键值的遍历器。
Property Description
size size属性返回Map结构的成员总数

demo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fruits.set("apples", 500);

fruits.get("apples"); // Returns 500

fruits.size;

fruits.delete("apples");

fruits.clear();

fruits.has("apples");

for (let key of fruits.keys()) {
console.log(key);
}

for (let value of fruits.values()) {
console.log(value);
}

for (let item of fruits.entries()) {
console.log(item[0], item[1]);
}

var reporter = {
report: function(key, value) {
console.log("Key: %s, Value: %s", key, value);
}
};

map.forEach(function(value, key, map) {
this.report(key, value);
}, reporter);

Class

简介

JavaScript语言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构造函数,定义并生成新对象。下面是一个例子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function Point(x, y) {
this.x = x;
this.y = y;
}

Point.prototype.toString = function () {
return '(' + this.x + ', ' + this.y + ')';
};

var p = new Point(1, 2);

上面这种写法跟传统的面向对象语言(比如C++和Java)差异很大,很容易让新学习这门语言的程序员感到困惑。

ES6提供了更接近传统语言的写法,引入了Class(类)这个概念,作为对象的模板。通过class关键字,可以定义类。基本上,ES6的class可以看作只是一个语法糖,它的绝大部分功能,ES5都可以做到,新的class写法只是让对象原型的写法更加清晰、更像面向对象编程的语法而已。上面的代码用ES6的“类”改写,就是下面这样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//定义类
class Point {
constructor(x, y) {
this.x = x;
this.y = y;
}

toString() {
return '(' + this.x + ', ' + this.y + ')';
}
}

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“类”,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constructor方法,这就是构造方法,而this关键字则代表实例对象。也就是说,ES5的构造函数Point,对应ES6的Point类的构造方法。

Point类除了构造方法,还定义了一个toString方法。注意,定义“类”的方法的时候,前面不需要加上function这个关键字,直接把函数定义放进去了就可以了。另外,方法之间不需要逗号分隔,加了会报错。

ES6的类,完全可以看作构造函数的另一种写法。

1
2
3
4
5
6
class Point {
// ...
}

typeof Point // "function"
Point === Point.prototype.constructor // true

上面代码表明,类的数据类型就是函数,类本身就指向构造函数。

使用的时候,也是直接对类使用new命令,跟构造函数的用法完全一致。

静态成员

类相当于实例的原型,所有在类中定义的方法,都会被实例继承。如果在一个方法前,加上static关键字,就表示该方法不会被实例继承,而是直接通过类来调用,这就称为“静态方法”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class Foo {
static classMethod() {
return 'hello';
}
}

Foo.classMethod() // 'hello'

var foo = new Foo();
foo.classMethod()
// TypeError: foo.classMethod is not a function

静态属性指的是Class本身的属性,即Class.propname,而不是定义在实例对象(this)上的属性。

1
2
3
4
5
class Foo {
}

Foo.prop = 1;
Foo.prop // 1

上面的写法为Foo类定义了一个静态属性prop

目前,只有这种写法可行,因为ES6明确规定,Class内部只有静态方法,没有静态属性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 以下两种写法都无效
class Foo {
// 写法一
prop: 2

// 写法二
static prop: 2
}

Foo.prop // undefined

Class的继承

Class之间可以通过extends关键字实现继承,这比ES5的通过修改原型链实现继承,要清晰和方便很多。

1
class ColorPoint extends Point {}

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ColorPoint类,该类通过extends关键字,继承了Point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。但是由于没有部署任何代码,所以这两个类完全一样,等于复制了一个Point类。下面,我们在ColorPoint内部加上代码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class ColorPoint extends Point {
constructor(x, y, color) {
super(x, y); // 调用父类的constructor(x, y)
this.color = color;
}

toString() {
return this.color + ' ' + super.toString(); // 调用父类的toString()
}
}

上面代码中,constructor方法和toString方法之中,都出现了super关键字,它在这里表示父类的构造函数,用来新建父类的this对象。

子类必须在constructor方法中调用super方法,否则新建实例时会报错。这是因为子类没有自己的this对象,而是继承父类的this对象,然后对其进行加工。

getter和setter

与ES5一样,在Class内部可以使用getset关键字,对某个属性设置存值函数和取值函数,拦截该属性的存取行为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class MyClass {
constructor() {
// ...
}
get prop() {
return 'getter';
}
set prop(value) {
console.log('setter: '+value);
}
}

let inst = new MyClass();

inst.prop = 123;
// setter: 123

inst.prop
// 'getter'

数值的扩展

Number.EPSILON

ES6在Number对象上面,新增一个极小的常量Number.EPSILON

1
2
3
4
Number.EPSILON
// 2.220446049250313e-16
Number.EPSILON.toFixed(20)
// '0.00000000000000022204'

引入一个这么小的量的目的,在于为浮点数计算,设置一个误差范围。我们知道浮点数计算是不精确的。

但是如果这个误差能够小于Number.EPSILON,我们就可以认为得到了正确结果。

因此,Number.EPSILON的实质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。

1
2
3
4
5
6
7
function withinErrorMargin (left, right) {
return Math.abs(left - right) < Number.EPSILON;
}
withinErrorMargin(0.1 + 0.2, 0.3)
// true
withinErrorMargin(0.2 + 0.2, 0.3)
// false

上面的代码为浮点数运算,部署了一个误差检查函数。

二进制和八进制

从ES5开始,在严格模式之中,八进制就不再允许使用前缀0表示,ES6进一步明确,要使用前缀0o表示。

如果要将0b0o前缀的字符串数值转为十进制,要使用Number方法。

1
2
Number('0b111')  // 7
Number('0o10') // 8

新Number 属性

ES6 向 Number 对象添加了以下属性:

  • EPSILON 极小数
  • MIN_SAFE_INTEGER  JavaScript 能够准确表示的整数的最小值
  • MAX_SAFE_INTEGER JavaScript 能够准确表示的整数的最大值

JavaScript 能够准确表示的整数范围在-2^532^53之间(不含两个端点),超过这个范围,无法精确表示这个值。

1
2
3
4
5
6
7
8
9
Number.MAX_SAFE_INTEGER === Math.pow(2, 53) - 1
// true
Number.MAX_SAFE_INTEGER === 9007199254740991
// true

Number.MIN_SAFE_INTEGER === -Number.MAX_SAFE_INTEGER
// true
Number.MIN_SAFE_INTEGER === -9007199254740991
// true

上面代码中,可以看到 JavaScript 能够精确表示的极限。

新Number 方法

方法 作用
Number.isInteger() Number.isInteger()用来判断一个值是否为整数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JavaScript内部,整数和浮点数是同样的储存方法,所以3和3.0被视为同一个值。
Number.isSafeInteger() Number.isSafeInteger()则是用来判断一个整数是否落在Number.MAX_SAFE_INTEGERNumber.MIN_SAFE_INTEGER之内。即在-2^532^53之间
Number.isFinite() 用来检查一个数值是否为有限的(finite)。
Number.isNaN() 用来检查一个值是否为NaN
parseInt() 转为Int类型
parseFloat() 转为Float类型
Math.trunc Math.trunc方法用于去除一个数的小数部分,返回整数部分。
Math.sign 方法用来判断一个数到底是正数、负数、还是零。它会返回五种值。参数为正数,返回+1; 参数为负数,返回-1; 参数为0,返回0; 参数为-0,返回-0; 其他值,返回NaN。

对象方法的扩展

Object.is()

ES5比较两个值是否相等,只有两个运算符:相等运算符(==)和严格相等运算符(===)。它们都有缺点,前者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,后者的NaN不等于自身,以及+0等于-0。JavaScript缺乏一种运算,在所有环境中,只要两个值是一样的,它们就应该相等。

ES6提出“Same-value equality”(同值相等)算法,用来解决这个问题。Object.is就是部署这个算法的新方法。它用来比较两个值是否严格相等,与严格比较运算符(===)的行为基本一致。

不同之处只有两个:一是+0不等于-0,二是NaN等于自身。

1
2
3
4
5
+0 === -0 //true
NaN === NaN // false

Object.is(+0, -0) // false
Object.is(NaN, NaN) // true

Object.assign()

Object.assign方法用于对象的合并,将源对象(source)的所有可枚举属性,复制到目标对象(target)。

1
2
3
4
5
6
7
var target = { a: 1 };

var source1 = { b: 2 };
var source2 = { c: 3 };

Object.assign(target, source1, source2);
target // {a:1, b:2, c:3}

Object.assign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目标对象,后面的参数都是源对象。

注意,如果目标对象与源对象有同名属性,或多个源对象有同名属性,则后面的属性会覆盖前面的属性。

注意点

Object.assign方法实行的是浅拷贝,而不是深拷贝。也就是说,如果源对象某个属性的值是对象,那么目标对象拷贝得到的是这个对象的引用。

1
2
3
4
5
6
7
8
9
var obj1 = {
a: {
b: 1
}
};
var obj2 = Object.assign({}, obj1);

obj1.a.b = 2;
obj2.a.b // 2

上面代码中,源对象obj1a属性的值是一个对象,Object.assign拷贝得到的是这个对象的引用。这个对象的任何变化,都会反映到目标对象上面。

对于这种嵌套的对象,一旦遇到同名属性,Object.assign的处理方法是替换,而不是添加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var target = { 
a: {
b: 'c',
d: 'e'
}
}
var source = {
a: {
b: 'hello'
}
}
Object.assign(target, source)
// { a: { b: 'hello' } }

常见用途

Object.assign方法有很多用处。

(1)为对象添加属性

1
2
3
4
5
class Point {
constructor(x, y) {
Object.assign(this, {x, y});
}
}

上面方法通过Object.assign方法,将x属性和y属性添加到Point类的对象实例。

(2)为对象添加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Object.assign(SomeClass.prototype, {
someMethod(arg1, arg2) {
···
},
anotherMethod() {
···
}
});

// 等同于下面的写法
SomeClass.prototype.someMethod = function (arg1, arg2) {
···
};
SomeClass.prototype.anotherMethod = function () {
···
};

上面代码使用了对象属性的简洁表示法,直接将两个函数放在大括号中,再使用assign方法添加到SomeClass.prototype之中。

(3)克隆对象

1
2
3
function clone(origin) {
return Object.assign({}, origin);
}

上面代码将原始对象拷贝到一个空对象,就得到了原始对象的克隆。

不过,采用这种方法克隆,只能克隆原始对象自身的值,不能克隆它继承的值。如果想要保持继承链,可以采用下面的代码。

1
2
3
4
function clone(origin) {
let originProto = Object.getPrototypeOf(origin);
return Object.assign(Object.create(originProto), origin);
}

(4)合并多个对象

将多个对象合并到某个对象。

1
2
const merge =
(target, ...sources) => Object.assign(target, ...sources);

如果希望合并后返回一个新对象,可以改写上面函数,对一个空对象合并。

1
2
const merge =
(...sources) => Object.assign({}, ...sources);

(5)为属性指定默认值

1
2
3
4
5
6
7
8
const DEFAULTS = {
logLevel: 0,
outputFormat: 'html'
};

function processContent(options) {
options = Object.assign({}, DEFAULTS, options);
}

上面代码中,DEFAULTS对象是默认值,options对象是用户提供的参数。Object.assign方法将DEFAULTSoptions合并成一个新对象,如果两者有同名属性,则option的属性值会覆盖DEFAULTS的属性值。

注意,由于存在深拷贝的问题,DEFAULTS对象和options对象的所有属性的值,都只能是简单类型,而不能指向另一个对象。否则,将导致DEFAULTS对象的该属性不起作用。


模块化

历史上,JavaScript 一直没有模块(module)体系,无法将一个大程序拆分成互相依赖的小文件,再用简单的方法拼装起来。其他语言都有这项功能,比如 Ruby 的require、Python 的import,甚至就连 CSS 都有@import,但是 JavaScript 任何这方面的支持都没有,这对开发大型的、复杂的项目形成了巨大障碍。

在 ES6 之前,社区制定了一些模块加载方案,最主要的有 CommonJS 和 AMD 两种。前者用于服务器,后者用于浏览器。ES6 在语言标准的层面上,实现了模块功能,而且实现得相当简单,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 CommonJS 和 AMD 规范,成为浏览器和服务器通用的模块解决方案。

ES6 模块的设计思想,是尽量的静态化,使得编译时就能确定模块的依赖关系,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变量。CommonJS 和 AMD 模块,都只能在运行时确定这些东西。比如,CommonJS 模块就是对象,输入时必须查找对象属性。

export 命令

模块功能主要由两个命令构成:exportimportexport命令用于规定模块的对外接口,import命令用于输入其他模块提供的功能。

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文件。该文件内部的所有变量,外部无法获取。如果你希望外部能够读取模块内部的某个变量,就必须使用export关键字输出该变量。下面是一个 JS 文件,里面使用export命令输出变量。

分别暴露

1
2
3
4
// profile.js
export var firstName = 'Michael';
export var lastName = 'Jackson';
export var year = 1958;

统一暴露

1
2
3
4
5
6
// profile.js
var firstName = 'Michael';
var lastName = 'Jackson';
var year = 1958;

export { firstName, lastName, year };

通常情况下,export输出的变量就是本来的名字,但是可以使用 as 关键字重命名。

1
2
3
4
5
6
7
8
function v1() { ... }
function v2() { ... }

export {
v1 as streamV1,
v2 as streamV2,
v2 as streamLatestVersion
};

export default 命令

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,使用import命令的时候,用户需要知道所要加载的变量名或函数名,否则无法加载。但是,用户肯定希望快速上手,未必愿意阅读文档,去了解模块有哪些属性和方法。

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,让他们不用阅读文档就能加载模块,就要用到export default命令,为模块指定默认输出。

1
2
3
4
// export-default.js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'foo');
}

上面代码是一个模块文件export-default.js,它的默认输出是一个函数。

其他模块加载该模块时,import命令可以为该匿名函数指定任意名字。

1
2
3
// import-default.js
import customName from './export-default';
customName(); // 'foo'

上面代码的import命令,可以用任意名称指向export-default.js输出的方法,这时就不需要知道原模块输出的函数名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时import命令后面,不使用大括号。

export default命令用在非匿名函数前,也是可以的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// export-default.js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'foo');
}

// 或者写成
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'foo');
}

export default foo;

上面代码中,foo函数的函数名foo,在模块外部是无效的。加载的时候,视同匿名函数加载。

下面比较一下默认输出和正常输出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// 第一组
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rc32() { // 输出
// ...
}

import crc32 from 'crc32'; // 输入

// 第二组
export function crc32() { // 输出
// ...
};

import {crc32} from 'crc32'; // 输入

上面代码的两组写法,第一组是使用export default时,对应的import语句不需要使用大括号;第二组是不使用export default时,对应的import语句需要使用大括号。

export default命令用于指定模块的默认输出。显然,一个模块只能有一个默认输出,因此export default命令只能使用一次。所以,import命令后面才不用加大括号,因为只可能对应一个方法。

import 命令

模块的整体加载

除了指定加载某个输出值,还可以使用整体加载,即用星号(*)指定一个对象,所有输出值都加载在这个对象上面。

下面是一个circle.js文件,它输出两个方法areacircumference

1
2
3
4
5
6
7
8
9
// circle.js

export function area(radius) {
return Math.PI * radius * radius;
}

export function circumference(radius) {
return 2 * Math.PI * radius;
}

现在,加载这个模块。

整体加载的写法如下。

1
2
3
4
import * as circle from './circle';

console.log('圆面积:' + circle.area(4));
console.log('圆周长:' + circle.circumference(14));

模块的选择加载

使用export命令定义了模块的对外接口以后,其他 JS 文件就可以通过import命令加载这个模块。

1
2
3
4
5
6
// main.js
import {firstName, lastName} from './profile';

function setName(element) {
element.textContent = firstName + ' ' + lastName;
}

上面代码的import命令,用于加载profile.js文件,并从中输入变量。import命令接受一对大括号,里面指定要从其他模块导入的变量名。大括号里面的变量名,必须与被导入模块(profile.js)对外接口的名称相同。

如果想为输入的变量重新取一个名字,import命令要使用as关键字,将输入的变量重命名。

1
import { lastName as surname } from './profile';

浏览器的模块加载

浏览器使用 ES6 模块的语法如下。

1
<script type="module" src="foo.js"></script>

上面代码在网页中插入一个模块foo.js,由于type属性设为module,所以浏览器知道这是一个 ES6 模块。

浏览器对于带有type="module"<script>,都是异步加载外部脚本,不会造成堵塞浏览器。

然后把模块引入语句写在foo.js文件里

什么是Maven?

Maven 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组织维护的一款自动化构建工具 ,专注服务于ava平台的项目构建和依赖管理 。Maven 这个单词的本意是:专家 ,内行。

依赖管理

​ 在今天的 JavaEE 开发领域,有大量的第三方框架和工具可以供我们使用。要使用这些 jar 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复制粘贴到 WEB-INF/lib 目录下。但是这会导致每次创建一个新的工程就需要将 jar 包重复复制到 lib 目录下,从而造成工作区中存在大量重复的文件,让我们的工程显得很臃肿。

​ 而使用 Maven 后每个 jar 包本身只在本地仓库中保存一份,需要 jar 包的工程只需要以坐标的方式简单的引用一下就可以了。不仅极大的节约了存储空间,让项目更轻巧,更避免了重复文件太多而造成的混乱。

​ jar 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,很多 jar 包都需要在其他 jar 包的支持下才能够正常工作,我们称之为jar 包之间的依赖关系。最典型的例子是:commons-fileupload-1.3.jar 依赖于 commons-io-2.0.1.jar,如果没有 IO 包,FileUpload 包就不能正常工作。

​ 那么问题来了,你知道你所使用的所有 jar 包的依赖关系吗?当你拿到一个新的从未使用过的 jar包,你如何得知他需要哪些 jar 包的支持呢?如果不了解这个情况,导入的 jar 包不够,那么现有的程序将不能正常工作。再进一步,当你的项目中需要用到上百个 jar 包时,你还会人为的,手工的逐一确认它们依赖的其他 jar 包吗?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。

​ 而引入 Maven 后,Maven 就可以替我们自动的将当前 jar 包所依赖的其他所有 jar 包全部导入进来,无需人工参与,节约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
​ 此外,JavaEE 开发中需要使用到的 jar 包种类繁多,几乎每个 jar 包在其本身的官网上的获取方式都不尽相同。为了查找一个 jar 包找遍互联网,身心俱疲,没有经历过的人或许体会不到这种折磨。不仅如此,费劲心血找的 jar 包里有的时候并没有你需要的那个类,又或者又同名的类没有你要的方法——以不规范的方式获取的 jar 包也往往是不规范的。

​ 使用 Maven 我们可以享受到一个完全统一规范的 jar 包管理体系。你只需要在你的项目中以坐标的方式依赖一个 jar 包,Maven 就会自动从中央仓库进行下载,并同时下载这个 jar 包所依赖的其他 jar 包。

项目构建

​ 在实际项目中整合第三方框架,Web 工程中除了 Java 程序和 JSP 页面、图片等静态资源之外,还包括第三方框架的 jar 包以及各种各样的配置文件。所有这些资源都必须按照正确的目录结构部署到服务器上,项目才可以运行。

​ 所以综上所述:构建就是以我们编写的 Java 代码、框架配置文件、国际化等其他资源文件、JSP 页面和图片等静态资源作为“原材料”,去“生产”出一个可以运行的项目的过程。

​ 那么项目构建的全过程中都包含哪些环节呢?

​ ①清理:删除以前的编译结果,为重新编译做好准备。

​ ②编译:将 Java 源程序编译为字节码文件。

​ ③测试:针对项目中的关键点进行测试,确保项目在迭代开发过程中关键点的正确性。

​ ④报告:在每一次测试后以标准的格式记录和展示测试结果。

​ ⑤打包:将一个包含诸多文件的工程封装为一个压缩文件用于安装或部署。Java 工程对应 jar 包,Web工程对应 war 包。

​ ⑥安装:在 Maven 环境下特指将打包的结果——jar 包或 war 包安装到本地仓库中。

​ ⑦部署:将打包的结果部署到远程仓库或将 war 包部署到服务器上运行。

​ 大家看看,项目的构建可绝不仅仅是编译软件这件事情。除了写代码,在项目层面做的大部分工作,都包含在构建的过程中。有了Maven,构建中的这些过程都能够进行良好的定义(模式、固化、共识,记住这些关键词哪),而且Maven能够帮我们串起来形成一个自动构建过程,这样比我们手动执行要高效得多。

Maven核心概念

​ Maven 能够实现自动化构建是和它的内部原理分不开的,这里我们从 Maven 的九个核心概念入手,

​ 看看 Maven 是如何实现自动化构建的

​ ①POM

​ ②约定的目录结构

​ ③坐标

​ ④依赖管理

​ ⑤仓库管理

​ ⑥生命周期

​ ⑦插件和目标

​ ⑧继承

​ ⑨聚合

Maven 的核心程序

​ Maven 的核心程序中仅仅定义了抽象的生命周期,而具体的操作则是由 Maven 的插件来完成的。可是Maven 的插件并不包含在 Maven 的核心程序中,在首次使用时需要联网下载。

​ 下载得到的插件会被保存到本地仓库中。本地仓库默认的位置是:~.m2\repository。

核心概念

POM

​ Project Object Model:项目对象模型。将 Java 工程的相关信息封装为对象作为便于操作和管理的模型。Maven 工程的核心配置。可以说学习 Maven 就是学习 pom.xml 文件中的配置。

坐标

​ 使用如下三个向量在 Maven 的仓库中唯一的确定一个 Maven 工程。

​ [1]groupid:公司或组织的域名倒序+当前项目名称

​ [2]artifactId:当前项目的模块名称

​ [3]version:当前模块的版本

​ 使用如下三个向量在 Maven 的仓库中唯一的确定一个 Maven 工程。

1
2
3
4
5
<groupId>com.atguigu.maven</groupId>

<artifactId>Hello</artifactId>

<version>0.0.1-SNAPSHOT</version>

如何通过坐标到仓库中查找 jar 包?

​ [1]将 gav 三个向量连起来

​ com.atguigu.maven+Hello+0.0.1-SNAPSHOT

​ [2]以连起来的字符串作为目录结构到仓库中查找

​ com/atguigu/maven/Hello/0.0.1-SNAPSHOT/Hello-0.0.1-SNAPSHOT.jar

​ ※注意:我们自己的 Maven 工程必须执行安装操作才会进入仓库。安装的命令是:mvn install

依赖

​ Maven 中最关键的部分,我们使用 Maven 最主要的就是使用它的依赖管理功能。要理解和掌握 Maven的依赖管理,我们只需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:

​ ①依赖的目的是什么

​ 当 A jar 包用到了 B jar 包中的某些类时,A 就对 B 产生了依赖,这是概念上的描述。那么如何在项目中以依赖的方式引入一个我们需要的 jar 包呢?

​ 答案非常简单,就是使用 dependency 标签指定被依赖 jar 包的坐标就可以了。

1
2
3
4
5
6
<dependency>
<groupId>com.atguigu.maven</groupId>
<artifactId>Hello</artifactId>
<version>0.0.1-SNAPSHOT</version>
<scope>compile</scope>
</dependency>
依赖的范围

大家注意到上面的依赖信息中除 了目标jar包的坐标还有一个scope设置,这是依赖的范围.依赖的范围有几个可选值,常用的是:compile test provide三个

​ compile: 编译依赖范围。如果没有指定,就会默认使用该依赖范围。使用此依赖范围的maven依赖,对于编译 测试 运行三种的classpath都有效。

​ test:测试依赖范围。使用此依赖范围的Maven依赖,只对于测试的classpath有效,在编译主代码或者运行主代码的时候都无法依赖此类依赖。典型的例子是jUnit,它只有在编译测试代码及运行测试代码的时候才有效。

​ provided:以提供依赖范围。使用此依赖范围的maven依赖,对于编译和测试classpath有效,但在运行时无效。典型的例子是servlet-api,编译和测试项目的时候需要该依赖,但在运行的时候,由于容器已经提供,就不需要maven重复地引入一遍。打包的时候可以不用包进去,别的设施会提供。事实上该依赖理论上可以参与编译,测试,运行等周期。相当于compile,但是打包阶段做了exclude操作

依赖的排除
1
2
3
4
5
6
<executions>  
<execution>
<groupId> </groupId>
<artifactId></artifactId>
</execution>
</executions>
统一管理所依赖jar包的版本

[1] 统一声明版本号

1
2
3
<properties> 
<atguigu.spring.version>4.1.1.RELEASE</atguigu.spring.version>
</properties>

其中 atguigu.spring.version 部分是自定义标签。

[2]引用前面声明的版本号

1
2
3
4
5
6
7
<dependencies>
<dependency>
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</groupId>
<artifactId>spring-core</artifactId>
<version>${atguigu.spring.version}</version>
</dependency>
</dependencies>

仓库

分类

[1]本地仓库:为当前本机电脑上的所有 Maven 工程服务。

[2]远程仓库
(1)私服:架设在当前局域网环境下,为当前局域网范围内的所有 Maven 工程服务。

Maven服务器

(2)中央仓库:架设在 Internet 上,为全世界所有 Maven 工程服务。

(3)中央仓库的镜像:架设在各个大洲,为中央仓库分担流量。减轻中央仓库的压力,同时更快的响应用户请求。

生命周期

什么是 Maven 的生命周期?

Maven 生命周期定义了各个构建环节的执行顺序,有了这个清单,Maven 就可以自动化的执行构建命令了。

Maven 有三套相互独立的生命周期,分别是:

①Clean Lifecycle 在进行真正的构建之前进行一些清理工作。

②Default Lifecycle 构建的核心部分,编译,测试,打包,安装,部署等等。

③Site Lifecycle 生成项目报告,站点,发布站点。它们是相互独立的,你可以仅仅调用 clean 来清理工作目录,仅仅调用 site 来生成站点。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运行 mvn clean install site 运行所有这三套生命周期。

每套生命周期都由一组阶段(Phase)组成,我们平时在命令行输入的命令总会对应于一个特定的阶段。比如,运行 mvn clean,这个 clean 是 Clean 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。有 Clean 生命周期,也有 clean 阶段。

Clean 生命周期

Clean 生命周期一共包含了三个阶段:

①pre-clean 执行一些需要在 clean 之前完成的工作

②clean 移除所有上一次构建生成的文件

③post-clean 执行一些需要在 clean 之后立刻完成的工作

Site 生命周期

①pre-site 执行一些需要在生成站点文档之前完成的工作

②site 生成项目的站点文档

③post-site 执行一些需要在生成站点文档之后完成的工作,并且为部署做准备

④site-deploy 将生成的站点文档部署到特定的服务器上

这里经常用到的是 site 阶段和 site-deploy 阶段,用以生成和发布 Maven 站点,这可是 Maven 相当强大的功能,Manager 比较喜欢,文档及统计数据自动生成,很好看。

Default 生命周期

Default 生命周期是 Maven 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一个,绝大部分工作都发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。这里,只解释一些比较重要和常用的阶段:

validate

generate-sources

process-sources

generate-resources

process-resources 复制并处理资源文件,至目标目录,准备打包。

compile 编译项目的源代码。

process-classes

generate-test-sources

process-test-sources

generate-test-resources

process-test-resources 复制并处理资源文件,至目标测试目录。

test-compile 编译测试源代码。

process-test-classes

test 使用合适的单元测试框架运行测试。这些测试代码不会被打包或部署。

prepare-package

package 接受编译好的代码,打包成可发布的格式,如 JAR。

pre-integration-test

integration-test

post-integration-test

verify

install 将包安装至本地仓库,以让其它项目依赖。

deploy 将最终的包复制到远程的仓库,以让其它开发人员与项目共享或部署到服务器上运行。

生命周期与自动化构建

运行任何一个阶段的时候,它前面的所有阶段都会被运行,例如我们运行 mvn install 的时候,代码会被编译,测试,打包。这就是 Maven 为什么能够自动执行构建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原因。此外,Maven 的插件机制是完全依赖 Maven 的生命周期的,因此理解生命周期至关重要。

插件和目标

● Maven 的核心仅仅定义了抽象的生命周期,具体的任务都是交由插件完成的。

● 每个插件都能实现多个功能,每个功能就是一个插件目标。

● Maven 的生命周期与插件目标相互绑定,以完成某个具体的构建任务。

例如:compile 就是插件 maven-compiler-plugin 的一个目标;pre-clean 是插件 maven-clean-plugin 的一个目标。

继承

Maven继承的特性则能够帮助抽取各模块之前相同依赖和插件配置,在简化POM的同时还能存在各个模块配置的一致性。对于规范项目开发,避免可能存在的版本不一致的问题,有良好的预防作用。

聚合

为什么要使用聚合?

将多个工程拆分为模块后,需要手动逐个安装到仓库后依赖才能够生效。修改源码后也需要逐个手动进行 clean 操作。而使用了聚合之后就可以批量进行 Maven 工程的安装、清理工作。

如何配置聚合?

在总的聚合工程中使用 modules/module 标签组合,指定模块工程的相对路径即可

1
2
3
4
5
<modules> 
<module>../Hello</module>
<module>../HelloFriend</module>
<module>../MakeFriends</module>
</modules>

如何在不同设备快速、高效的管理自己的博客?

这里采用分支的方法,在一个Github Pages项目上,实现不同终端的管理工作。

实现原理:
在项目上创建一个分支,暂定为hexo分支。
master分支和hexo分支互不干扰:

  • master分支存放hexo编译后的文件,是用来生成网页的
  • Hexo分支源文件

机制是这样的,由于hexo d上传部署到github的其实是hexo编译后的文件,是用来生成网页的,不包含源文件。也就是上传的是在本地目录里自动生成的.deploy_git里面。其他文件 ,包括我们写在source 里面的,和配置文件,主题文件,都没有上传到github。所以可以利用git的分支管理,将源文件上传到github的另一个分支即可。

上传分支

首先,先在github上新建一个hexo分支,然后在这个仓库的settings中,选择默认分支为hexo分支(这样每次同步的时候就不用指定分支,比较方便)。

然后在本地的任意目录下,打开git bash:

​ git clone git@github.com:wotzc/wotzc.github.io.git

将其克隆到本地,因为默认分支已经设成了hexo,所以clone时只clone了hexo。

接下来在克隆到本地的wotzc.github.io中,把除了.git 文件夹外的所有文件都删掉,把之前我们写的博客源文件全部复制过来,除了.deploy_git。这里应该说一句,复制过来的源文件应该有一个.gitignore,用来忽略一些不需要的文件,如果没有的话,自己新建一个,在里面写上如下,表示这些类型文件不需要git:

1
2
3
4
5
6
7
.DS_Store
Thumbs.db
db.json
*.log
node_modules/
public/
.deploy*/

如果你之前克隆过theme中的主题文件,那么应该把将博客目录下 themes 文件夹下每个主题文件夹里面的 .git .gitignore 删掉。,因为git不能嵌套上传,最好是显示隐藏文件,检查一下有没有,否则上传的时候会出错,导致你的主题文件无法上传,这样你的配置在别的电脑上就用不了。

cd 到博客目录,git add -A ,git commit -m “–”,git push origin hexo,将博客目录下所有文件更新到 hexo 分支。如果上一步没有删掉 .git .gitignore,主题文件夹下内容将传不上去。至此原电脑上的操作结束。

新设备上的操作

在新电脑上操作,先把新电脑上环境安装好一样的,跟之前的环境搭建一样。

  • 安装git
1
sudo apt-get install git
  • 设置git全局邮箱和用户名
1
2
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name "yourgithubname"
git config --global user.email "yourgithubemail"
  • 设置ssh key
1
2
3
4
5
ssh-keygen -t rsa -C "youremail"
#生成后填到github和coding上(有coding平台的话)
#验证是否成功
ssh -T git@github.com
ssh -T git@git.coding.net #(有coding平台的话)
  • 安装nodejs
1
2
sudo apt-get install nodejs
sudo apt-get install npm
  • 安装hexo
1
sudo npm install hexo-cli -g

但是已经不需要初始化了,直接在任意文件夹下

1
git clone git@github.com:wotzc/wotzc.github.io.git

然后进入克隆到的文件夹:

1
2
3
cd xxx.github.io
npm install
npm install hexo-deployer-git --save

生成,部署:

1
2
hexo g
hexo d

然后就可以开始写你的新博客了

1
hexo new newpage

日常更新

以后无论在哪台电脑上,更新以及提交博客,依次执行,git pull,git add -A ,git commit -m “–”,git push origin hexo,hexo clean && hexo g && hexo d 即可。

0%